近日,合肥市科技局向安徽兴泰担保发来表扬信,高度肯定其协同创新推出的“科技星火贷”“科技团队贷”等政府引导型科技金融产品,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业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问题。
近年来,从普惠金融的 “毛细血管” 到科创赋能的 “创新动脉”,从债券市场的 “信用桥梁” 到保函业务的 “隐形盾牌”,安徽兴泰担保构建起“普惠+科技+债券+保函”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,成为民营企业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。
普惠担保: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的“金融血脉”
合肥市肥西县的一家食品机械生产企业,多年来深耕食品机械自主研发,是拥有近百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凭借稳定的质量成为盼盼、达利园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长期供应商,其产品更是远销印度、南美。2024年底,当企业负责人握着来自英国的3000万元订单合同时,“心情却是喜忧参半”——喜的是欧洲市场的大门悄然开启,忧的是3000万元订单背后的原材料垫资压力犹如巨石压肩。
就在企业资金链即将吃紧的关键节点,安徽兴泰担保的客户经理带着“专利贷” 方案走进了厂区。“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这些专利证书,更是你们深耕行业的匠心。” 客户经理的话让企业负责人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依托企业专利优势,500万元担保贷款迅速落地,缓解了原材料采购的燃眉之急。如今那批搭载着中国技术的食品机械已跨越重洋抵达英国,不仅如期交付,更让企业打开了欧洲市场,驶入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。
这一案例是安徽兴泰担保近年深化普惠金融服务的缩影。作为服务民营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,近年来,安徽兴泰担保通过“政银担”“政信贷”“普惠易贷”等普惠金融产品矩阵,累计为3.9万户中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 主体提供1340亿元融资担保,在保规模达190亿元。其普惠担保平均费率已从1%降至0.65%,近三年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亿元,真正实现“用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”。2025年3月,汇通控股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,成为农历新年安徽省首家上市企业,这也是安徽兴泰担保支持的第23家上市公司。回溯至2018年,当汇通控股面临下游主机厂销量下滑的行业挑战时,安徽兴泰担保创新采用无抵押纯信用担保方式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,并连续5年提供不间断融资支持。在安徽兴泰担保持续助力下,汇通控股近年迎来快速增长,从2018年到2024年,企业营收由2.46亿元增长至10.75亿元,与比亚迪、奇瑞、江淮、蔚来等整车生产企业建立了一级配套合作关系。
自2017年成立全省首家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以来,安徽兴泰担保累计为6536户科技型企业提供267亿元担保,助推20余家企业上市。针对“卡脖子”技术领域,创新推出“科技星火贷”“科技团队贷”“科大硅谷・科创赋能贷”“科创金改试验区人才贷”“新能源汽车产业贷”等多项特色产品,对重点产业链上企业累计投放达33亿元,有效破解科技型企业“轻资产、高风险”的融资难题。
此外,通过安徽省首只“投担联动”基金,累计向多户优质科技型企业投资4800万元,投资项目涵盖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元宇宙、新材料等领域,切实以“真金白银”赋能重点产业发展腾飞。
债项担保:搭建直接融资的“信用桥梁”
保函业务:助力民企“走出去”的“战略支点”
在长三角某重点工程招标现场,安徽某建筑企业凭借安徽兴泰担保出具的电子投标保函,无需缴纳保证金即可参与竞争,最终成功中标。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企业现金流,更助力其业务版图拓展至长三角核心区域。
在保函业务领域,自2022年启动电子保函平台研发以来,安徽兴泰担保通过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,实现了从纸质保函到全流程线上化服务的跨越式升级,构建起“传统保函+电子保函”双擎发力的发展模式。其中,累计开展工程履约保函业务613亿元,服务项目覆盖轨道交通、高速公路、机场设施等重大基建;电子投标保函突破地域限制,在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10余省份落地,累计开展业务369亿元。
“保函业务不仅是风险防控的手段,更是市场拓展的利器。”安徽兴泰担保保函业务负责人介绍,“通过数字化转型,我们实现了保函申请秒级审批,为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提供保障,也为民营企业真正减轻项目资金压力。”
同时,随着各地政府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以及国内企业逐渐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融合进程,保证担保业务在各交易场景和环节的应用得到拓展。为此,安徽兴泰担保持续加大在保函业务领域的产品创新,陆续在船舶保函、对外劳务合作风险处置备用金保函、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保函、土地复垦保函等多种专业保函产品上取得突破,缓解多行业民营企业资金困难与经营风险,持续助力企业拓展市场、降低成本、提升竞争力。